随着科技的发展,从生产现场到日常生活,机器人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第二代带有"感觉"的机器人,到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现今我们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机器人的帮助,那机器人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哪些重要时刻呢?1939年Elektro美国纽约世博会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1942年机器人三定律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1948年《控制论》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1954年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先驱乔治·德沃尔创造了世界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尤尼梅特"。它在1961年被投入通用汽车公司的一条汽车装配生产线正式开始工作。1968年世界第一台智能移动机器人诞生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它带有视觉传感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它被赋予了有限的观察和环境建模能力。Shakey算是世界第一台智能机器人,自此,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正式拉开。1989年初级的自动驾驶功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迪恩·波美勒打造了"ALVINN",是首辆运用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控制的陆地自动驾驶汽车,20实际90年代开始用于测试。1997年"旅居者"机器人参与火星探索小个头的"旅居者"探测器开始了自己的火星科研任务,它的最高行走时速为0.02英里,这台机器人探索了自己着陆点附近的区域,并在之后三个月拍摄了550张照片。2000年能走路的"阿西莫"机器人本田汽车公司研制的人形机器人阿西莫走上了舞台,它身高1.3m,能够以接近人类的姿态走路和奔跑。 2002年iRobot推出了家用扫地机器人美国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Roomba,它能避开障碍,自动设计行进路线,还能在电量不足时,自动驶向充电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最商业化的家用机器人。2006年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RoboticsStudio2006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RoboticsStudio,机器人模块化、平台统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尔·盖茨预言,家用机器人很快将席卷。2012年无人驾驶汽车获得牌照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颁发了世界第一张无人驾驶汽车牌照,这辆车使用谷歌公司开发的技术进行了改造。2016年AlphaGo横扫世界围棋冠军DeepMind公司研发的AlphaGo机器人,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随后又战胜了多名围棋高手,目前,基于"深度学习"原理设计的AlphaGo,围棋能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对于生产制造业而言,高效灵活的生产现场,必然离不开智能工厂的自动化和物流化,而具有高度柔性化的移动机器人作为调节智能工厂物流管理系统,已逐渐成为智能工厂的主力军。而今,更为精细、灵活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激光导航移动机器人,逐渐满足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高级需求和智能工厂智能化应用的智能需求,成为智能工厂物流运输设备的首选。
查看详情>智能生产所包含的就是使用智能装备、传感器、过程控制、智能物流、制造执行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实现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生产、有限能力排产、物料自动配送、状态跟踪、优化控制、智能调度、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质量追溯和管理、车间绩效等;对生产、设备、质量的异常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实现制造执行与运营管理、研发设计、智能装备的集成;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管控一体化。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偏低,装备的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我国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总体水平不高。目前的智能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联网率低,严重妨碍了数字化、智能化车间的建设。2)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进出厂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不多,生产现场的物料配送、工序间的物料传输自动化水平更低。3)车间实施MES的比例很低,造成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粗放,设备负荷不均,物料供应协同性差。还有车间物料管理混乱、车间作业进度监控不力等。4)有些企业购置数量相当的数控机床或自动化生产线,但系统的集成性差。5)数据采集严重不足,生产工序进度、质量状况、设备运行状态、物料配送情况等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整个生产系统的透明度、可视化程度不高,生产调度的科学性大打折扣。智能生产系统设计的目标目标1)装备数字化、智能化2)仓储、物流智能化3)生产执行管理智能化4)效益目标智能生产系统分项描述智能装备与控制系统智能装备与控制系统是智能生产系统的基础装备,它由若干柔性制造系统FMS组成。按照国家军用标准定义:“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柔性制造系统有以下特征:机器柔性、工艺柔性、生产能力柔性、维护柔性、扩展柔性、运行柔性。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从精益生产的角度,我们希望库存越少越好,但是受到供货批量、供货半径、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库存又是必需的。建设智能仓储和物流配送系统是实现智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由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物流设施设备系统组成。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是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AMR将MES定义为“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的当前状态。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Association,MESA)对MES所下的定义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制造执行系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缩短在制品周转和等待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车间生产能力,提高现场异常情况的响应和处理能力,缩短计划编制周期,以及计划人员的人力成本,提高计划准确性,从计划的粗放式管理向细化到工序的详细计划转变,提高生产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库存水平和在制品数量,不断改善质量控制过程,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指挥系统以及智能生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生产指挥系统① 生产动态的综合展现② 生产现场实时呈现③ 生产指挥系统集成智能生产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研发设计系统CAX/PLM有密切的集成关系,它们通过智能生产系统中的MES与其进行集成。MES再将这些信息传递至智能装备与控制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实现从底层设备至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系统的全面集成。① 与ERP系统的集成ERP系统向MES系统传递的信息包括生产任务、采购(外协)在途、库存信息、物料配送计划。MES系统向ERP系统传递的信息包括生产完成情况、物料再制、物料配送情况、异常信息、生产过程的质量。② 与研发设计系统的集成研发设计系统CAD/CAPP/CAM/PLM系统向MES系统传递的信息包括物料主数据、物料清单、设计文档、工艺文档、数控程序、技术变更,实现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MES系统向智能设计系统反馈工艺异常和设计异常数据。③ 与智能服务系统的集成MES系统向智能服务系统传递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以便进行产品召回、索赔等。智能服务系统向MES传递用户反馈信息。
查看详情>